人生存在世上是為了甚麼,這個哲學家也解答不到的問題,在香港這個繁忙而又冷酷的都市,另具意義。
因為單單為生存,已經可以折騰人的一生了,根本沒有時間思考,為何生存在世。
士他花利街,在現今的環境,只可以說是橫街般的一條小街,既沒有車輛可通過的大道,亦沒有出名店鋪進駐這條橫街。沿著百子里向下走,便是這條名稱西化的士他花利街。但它附近的街道,全是上百年的古老街道,如嘉咸街的百年市集。
士他花利(William Staveley[1],1784年7月29日-1854年4月4日),於1848年至1851年間出任駐香港的陸軍少將、香港副總督及於1848年3月署任香港總督一職。
位於香港中環威靈頓街與結志街之間的士他花利街(Staveley Street)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作紀念
_資料來自維基
勝記便是座落在這條細小街道內,勝記不同甚麼大鋪店,只是一間以維修工程為主的店鋪,主人是一個上年紀的瘦小伯伯。平常街攝,對於如何和被攝者打開話匣子,不算是難事,但這位只是默默地工作的伯伯,根本沒有理會我的存在。筆者沒有介意,因為吃閉門羹是街攝常事,對方沒有義務和原因,和你這個陌生人交談,而且他自己有工作在忙著。
反而在他旁邊的老伴,相當健談,筆者拍攝時,感到沉重,腦裏的念頭只有一個,這麼大年紀的伯伯,應該是退休年齡了,身子還這麼瘦小,但還在自己店鋪內沉默地工作,沒有其他同樣手藝的伯伯般,討生活同時,為自己的手藝自豪,認同,沒有由工作帶來的滿足感。
為的是甚麼?家家有本難唸的經,筆者單從在外觀察,根本只是個人主觀感覺,背後可能很多原因在內。。。。或者單單只是為生活(但這個年紀,應該可以伸請政府的資助)?
要留待下次有機會計,再發掘出來了。